頁面選單
分類選單
cams sex

已發表 由 在 Nov 8, 2014 在 台灣人 |

慢飛天使:安安

慢飛天使:安安

三句話送給自已: 一句「算了吧」告訴自已,凡事努力但不執著。 一句「不要緊」告訴自已,凡事努力過就不後悔。 一句「會過去」告訴自已,明媚陽光總在風雨後。 相信未來一定會過得更好!   一段慢飛天使的故事,訴說著一個母親和小孩如何堅強的面對生活種種困難、種種挑戰。 9月19日,小安安來到這個世上。經過整個辛苦懷孕的過程,看見安安的出生讓初為人父母我們非常的開心、喜悅。但是在第二天晚上,孩子卻無緣無故的發燒了。送往醫院急診室後,小兒科的醫生馬上就說:「一般的小baby在這個期間是不太可能會發燒的,一定是有什麼狀況。」。經過一連番的檢查,醫生拿出報告跟我說安安就是典型的第21條染色體多了一條,確定是唐氏症。接回安安後,複雜的想法充滿內心,看看躺在我身旁的安安,才27歲的我哪有能力可以照顧他,要拿什麼能耐來養他?甚至差點對安安做了錯事,但是安安的一個微笑讓我痛哭,因為這個微笑我決定守護他一輩子。 檢查後,安安的身體狀況算是健康的孩子,除了”甲狀線低下”沒有其它的問題。然而這”甲狀線低下”的問題沒得解,必須吃藥吃一輩子。 而我開始上網查詢所有唐氏症相關的資料,找到了一個”唐氏症家族網”。裡頭來自世界各地家中有唐氏症的家庭一起在這裡討論,我便留下了連絡方式!!當晚,有一個媽媽打電話給我,跟我聊了好久也哭了好久。說完!她告訴接下來該做的事,也給了我無限的希望,開始展開了我的育兒規劃。 一直到二歲半的時候幫安安找幼稚園,想說讓他多孩其他的孩子接觸,看看會不會有多一點的刺激,但又害怕他會不會被一般的孩子欺負。抱著忐忑的心,我去問了一般幼稚園,找了好多家,但一直被拒絕。原因是他們並沒有這樣專業的老師和多的人力來照顧孩子。最後,選擇進入”伊甸基金會—日託班”。 安安剛到伊甸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到學校報到看他上課的情形、和老師討論安安的進度。老師對我這個媽媽的評語就是;我是一個很焦慮的媽媽。進入伊甸之初的安安只會ㄅㄚ、ㄉㄚ的音,更不要說叫媽媽了;第一次上台表演時,我坐在台下感動到流眼淚。我有多期待聽到一聲媽媽、有多開心看見她在台上手舞足蹈,內心的激動不言而喻。 就在他5歲那年,有天晚上,他突然唱小星星給我聽哄我睡覺。五年來每晚我都唱給他聽的小星星他記起來了,雖然音不準、發音也不是很準,但是當我聽完時,抱著他一直哭。「對嘛!我們又不是不會,只是慢了點。」。這一切雖然很辛苦很辛苦,未來也有更長遠的路要走,但是我們不怕。...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31,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葡萄(結果(初期)-20141011)

契作代製:白葡萄(結果(初期)-20141011)

23天的等待,葡萄果園已經結果了,所幸今年在開花授粉的其間並沒有秋颱的到來,終於順離著果。這一個月下來的觀察,今年8月整月並無颱風所以果農們特別擔心秋颱的到來,夾帶大量水氣的秋颱如果開始下雨那麼可會對葡萄造成很大的傷害,除了水份過多更會因為冬果的葉子並不茂盛,雨一旦很大,葡萄可是會被打落的喔! 這兩天彰化二林吹著冷颼颼的風,果農大哥可是很期待早晚的溫度能快點降低,因為當早晚溫度降低,中午高溫與晚間溫度相差10度以上,對於現在結果中後期是很好的,這樣一來葡萄的糖酸比就會拉高,葡萄的品質也會相對提高。 轉色之前的葡萄如果沒有仔細看是很難辨別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葡萄有很多種品種特色也是記不完的。但是隨著耕作紀錄,同時也學到不少如何辨別葡萄品種的知識。上圖左的果實呈現碩大圓錐狀、果實分布比較鬆散、呈現一長串一大串的樣子;上圖右的果實較小而圓、果實分布十分的密集、呈現小小密密麻麻的一串。根據這些特色的觀察分辨,上圖左是白葡萄,而上圖右則是黑后葡萄。而這些知識在觀察紀錄的同時我們需要很認真的比較以及分辨,但對於種了幾十年葡萄的果農大哥來說這些都是他的平常瑣事,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斷哪一個葡萄是什麼品種。 不同品種的葡萄區分方法也體現在葉子上,上圖左邊的葉子較為厚實圓潤、較小是黑后葡萄的葉子;上圖右邊的葉子較薄、葉狀呈現尖形、較大是白葡萄的葉子。還有很多種區分葡萄品種的方法,不僅於果實的差別上,所以進入葡萄園的時候可以仔細看看,比較其中的不同。果農大哥很了解這些葡萄的特性,其實這是一種對於自己工作的熱愛,雖然果農大哥說這個做習慣了也能夠簡單分辨出差異,但我們更覺得是對於葡萄的熱愛他使才會這麼了解葡萄,並且能夠隨時跟別人一起分享。照顧葡萄就像在照顧小嬰兒一樣,細心溫柔的呵護。   ※注意:進入果園時不能隨意摘採葡萄、葉子、枝條等等,有可能會影響到葡萄的生長。圖中葉子是由地上撿來的。...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29, 2014 在 台灣誌, 講好事 |

2014年紫晶杯葡萄酒評鑑觀摩心得

2014年紫晶杯葡萄酒評鑑觀摩心得

一年一度的紫晶盃葡萄酒評鑑展開,是為二林地區葡萄酒莊的一大盛事。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舉辦這個活動的日子,彰化縣二林鎮從9年開始舉辦紫晶盃比賽至今,透過邀請專業評鑑委員進行評鑑的方式,將二林在地釀造的葡萄酒推廣出去。 去年我們也有幸參與到2013年的評鑑,原本每年都應有的四項酒款(葡萄干酒、紅葡萄甜酒、白葡萄酒及蒸餾酒),去年卻缺少了蒸餾組。而今年四項酒款都有參與評鑑活動,參與報名的總數為32隻酒款。 以參賽的項目來看,較多酒莊報名參加的是為紅葡萄甜酒類,干酒及白酒反而各只有7款和6款參賽。今日的參與以及各位評審的建議下,有幾項心得: 其一,二林地區的白葡萄品種最知名的就是真香葡萄和金香葡萄,具有一定的風土特色。但為什麼酒莊們卻減少釀造白葡萄酒呢?這個問題需要許多的調查研究以及詢問溝通才能夠得知,是市場縮小、設備欠缺、人力不足、釀造不易、種植不易或者保存不易嗎?不同的問題因素可能會需要不同的解決辦法,如果能與酒莊或種植釀酒用白葡萄的果農溝通或許較能發掘問題原因。才能使這些釀酒用白葡萄能一直保留在二林地區,成為一方特色。 其二,受邀評鑑的評審們每位都有自己的專業,除了每年一度的評鑑邀請這些評審以外,或許能夠邀請評審們,以他們的專業來輔助協助酒莊每年的釀造、果農每年的種植技術問題等等。...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27,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葡萄(開花-20140918)

契作代製:白葡萄(開花-20140918)

  釀酒用葡萄優雅而低調,在葡萄的生長其中幾乎都是慢慢地安靜成長,需要果農細心呵護、需要天氣風調雨順,就連開花授粉這麼重要的事情也是默默不引人注意的開了小花。別於其他作物除了採收之外最美的開花時期,白葡萄細長瘦小,不說這是白葡萄的花或許很多人會不知道呢! 有時隱身於葉子之後。作觀察紀錄的同時,要小心身邊的一舉一動,深怕不小心去傷害到正開開花授粉的白葡萄。葡萄是很脆弱的,不僅是在它轉色變軟的期間,芽眼、摘芽、結穗和開花都要小心地照顧它。雖然在繁瑣的工序中看見果農大哥和工人們俐落的工作,但這些完全是出自於他們的經驗,他們會知道哪些葉子要摘掉、哪些側芽需要拔掉才不會分養分、枝條要怎麼綁好固定。出自10多年的經驗判斷才會成就今日迅速工作效率,所以當我們並不具備許多經驗判斷時,進入葡萄園可不能隨便摘兩片葉子或者拔兩個花穗來觀賞喔!於果農們來說可都是好幾個月的心血結晶。 很多人會問說到底要怎麼分辨黑后葡萄以及白葡萄的不同,兩者雖然在結果和轉色時能辨別出不同,其實從芽眼開始的每一個生長過程就會有些微的差別出現。上圖中,左邊的是黑后葡萄的花穗及花、右邊的是白葡萄。黑后葡萄一般在結穗的時候是一大串密集度又高、白葡萄的穗卻是細細長長又有些稀疏的樣子,特殊的樣子很好辨別。但是在之後的結果期卻是大大相反喔!黑后葡萄雖然花穗比較大,但結果後是小小串的密集度高;白葡萄在結果時期反而會比較大串而且長的會比黑后葡萄還要快。這些葡萄辨別的方法如果不是果農大哥透漏,走進葡萄園就會像霧裡看花一樣,感覺每個都很像呢! 目前葡萄園中枝條都還沒有整理,等待確定授粉完,果農便會請工人開始進行綁枝的工作,將葡萄藤整理好綁在棚架上,果農大哥說這個方法一是為了讓之後葡萄園的工序方便進行;二是為了綁之後的白葡萄都會長的比較好也更快。葡萄到了開花的階段之後都是需要將側芽摘掉的,果園在經過工人壓枝、綁枝的整理後,隨即會開始摘芽的工作。像上圖中右邊一小團側芽長出來會分掉大串花穗的營養,導致吸收不到營養實惠又落果的現象發生。所以每當開花授粉完畢了,就是要讓葡萄趕快生長的階段。...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15,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米(插秧-20140817)

契作代製:白米(插秧-20140817)

當農村結構改變,以機器代替人力成了必然。 機器出現了,換工放伴的文化也就消失。   這天來了很多朋友跟我們一起插秧,一起感受什麼叫做直不起腰的感覺;一起感受雙腳踩在田裏面的感覺。當年輕人已經叫苦連天,信誓旦旦地自嘲這種全部手插秧絕對不會有下一次,但是在我的印象中,這兩天的金海伯卻都只是默默的插秧,除了一兩次站起身對我露出無奈的苦笑說:「太疏很難插,我都隨便插。」之後就繼續彎下腰,沒再表示什麼。一種工作,兩種心境,是體驗還是過生活?   今年的二期稻因為手工插秧的關係,必須先手工畫線,也是俗稱的「牽輪子」。這些都是過往農村生活,為了求生所磨練出的農耕方法與智慧。路過手插秧田現場,許多爺爺奶奶們停車下來看看並且嘴角露著一抹微笑;那位停下車微笑望著田,和車上20幾歲的女兒分享「這是我們以前過的生活,我們以前就是這樣…」的父親,我們一起在重新找回那種生活,那種雖然辛苦但是卻甘之如飴又安心的生活。 大阿伯右手拇指帶著一個自己的智慧,這個智慧幫著他工作好久;幫著他更順利工作。這是一種套在左手大拇指的工具,昔稱「蒔田管」,過去多以竹管或鐵皮製作,套於拇指上,朝外部分呈尖刃形。現在不知道哪裡還有在賣這種傳統的插秧工具,大阿伯自己用水管製作了屬於他自己的一個,隨身放在他的口袋裡。這些插秧「眉眉角角」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學會的。 1234567換行、推一下秧苗盆。金海伯依循著這個節奏頭也不抬的繼續1234567,推,移。半蹲微彎、不抬頭的姿勢,這個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完全不輕鬆的姿勢,但是金海伯就用這樣的姿勢快而美的插秧。 「秧苗片要靠近水面,推(秧苗)後直接插,就會很快。」。雖然阿伯們簡單快速的插著秧,也告訴我們該如何動作快速,我們依然必須從分解動作一個一個練習,慢慢地插著秧;慢慢地體會腰痠和日曬的感覺。阿伯們傳授給我們的是他們多年經驗裡頭,一種省時省力的插秧方式,如果想要學成,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還需要好多好多次的練習。   此次的手工插秧於我們來說是一種「體會」的過程,對於阿伯們來說卻是「生活」的過程,其中的不同不用言喻,只需要看到這一張張照片中那些彎腰駝背的身影,兩種感動都會湧上心頭。人生中有幾天會踩進田裡?人生中有幾天沒有踩在田裡?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