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選單
分類選單
cams sex

已發表 由 在 Nov 11,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米(除草-20140923)

契作代製:白米(除草-20140923)

以前曾在小吃店嚐過的福菜。時間雖久,卻仍記得第一次吃到福菜的驚喜感—嫩嫩的、爽口、味好,怎麼市場沒有賣?   原來在40年前,當農藥還沒有普及使用時,台灣的水田中到處可見福菜的蹤影。雖然農藥、除草劑帶來了許多耕作上的方便,同時可以讓農民較為容易的管理大範圍的耕作區域,但是真的對土地好嗎? 金海伯站起身,對著我們說:「現在要除草,比較辛苦。你們都找事情給我做,以前用除草劑都不用這麼辛苦。」一講完話又繼續彎腰除草。雖然阿伯開玩笑這麼說、雖然除草很辛苦、雖然腰彎到直不起來,我們卻知道我們與土地的距離又更進一步了。 很多人都說娑草要跪在水田裡用手除草很辛苦。但這次我們有不同的體會。   當水稻苗還小、雜草也少時進行娑草,和水稻苗已高、雜草多又高,這兩個情境相較下,跪著娑草會比站著彎腰除草輕鬆些。水稻苗還沒長大時,娑草可以跪在稻田裡像嬰兒一樣的爬行較為省力;稻子長高時就要彎腰娑草,這樣一來不僅腰痠,對於長時間的工作效益也不大。因為彎著腰除草加上得施力把草埋進土裡,腰痠到快要沒力,在阿伯的鼓勵下半信半疑地跪在田中,後來才發現藉由泥土的柔軟以及水的助力,工作起來真的輕鬆很多。阿伯們對於稻田的智慧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 二期稻作大阿伯常到田裡幫忙,除草時帶著墨鏡,很像田裡的忍者,說是稻子高戴墨鏡比較不會被稻子扎到眼睛。   對於跪在田裡工作我們並不如同阿伯們一樣有經驗,像打太極般的對水稻苗剛柔並施,兩手還要在田裡比劃來比劃去的。終究一不小心還是把兩三株水稻給壓到折了半身。難道我們把稻子壓死了嗎?緊張的問像阿伯,阿伯卻一派輕鬆不以為意的說:「沒關係,只要不是壓到根部,水稻會再自己站起來,不要緊啦。」。霎那間,感覺水稻就像台灣的農民屹立不搖的精神,面對著各種嚴酷的挑戰,例如;颱風、梅雨、乾旱、競爭等等。可是,他們依然堅強的在工作,即使風把他們吹的駝背,只要根基扎穩了還會再站起來。一種不怕挫折、打擊的精神,水稻與農民真的很像對吧! 二期稻作的巡田,田裡的生態見怪不怪,雖然少了一期巡田的新鮮,但是,走過田埂聽見小青蛙撲通跳下田時,還是會想搜尋小青蛙的蹤影。   有一種感動是來自於大自然的,多數生活在都市區的我們多有沒有看見農夫在水稻田裡工作的樣子?多久沒有看見田邊的小青蛙?多久沒有看見稻穗低垂結穗的樣子?我們的土地離我們很近,只是時常被我們忽略,跟著阿伯們一起努力,努力的認識這塊土地。 圖片、資料來源:穀笠合作社...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31,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葡萄(結果(初期)-20141011)

契作代製:白葡萄(結果(初期)-20141011)

23天的等待,葡萄果園已經結果了,所幸今年在開花授粉的其間並沒有秋颱的到來,終於順離著果。這一個月下來的觀察,今年8月整月並無颱風所以果農們特別擔心秋颱的到來,夾帶大量水氣的秋颱如果開始下雨那麼可會對葡萄造成很大的傷害,除了水份過多更會因為冬果的葉子並不茂盛,雨一旦很大,葡萄可是會被打落的喔! 這兩天彰化二林吹著冷颼颼的風,果農大哥可是很期待早晚的溫度能快點降低,因為當早晚溫度降低,中午高溫與晚間溫度相差10度以上,對於現在結果中後期是很好的,這樣一來葡萄的糖酸比就會拉高,葡萄的品質也會相對提高。 轉色之前的葡萄如果沒有仔細看是很難辨別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葡萄有很多種品種特色也是記不完的。但是隨著耕作紀錄,同時也學到不少如何辨別葡萄品種的知識。上圖左的果實呈現碩大圓錐狀、果實分布比較鬆散、呈現一長串一大串的樣子;上圖右的果實較小而圓、果實分布十分的密集、呈現小小密密麻麻的一串。根據這些特色的觀察分辨,上圖左是白葡萄,而上圖右則是黑后葡萄。而這些知識在觀察紀錄的同時我們需要很認真的比較以及分辨,但對於種了幾十年葡萄的果農大哥來說這些都是他的平常瑣事,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斷哪一個葡萄是什麼品種。 不同品種的葡萄區分方法也體現在葉子上,上圖左邊的葉子較為厚實圓潤、較小是黑后葡萄的葉子;上圖右邊的葉子較薄、葉狀呈現尖形、較大是白葡萄的葉子。還有很多種區分葡萄品種的方法,不僅於果實的差別上,所以進入葡萄園的時候可以仔細看看,比較其中的不同。果農大哥很了解這些葡萄的特性,其實這是一種對於自己工作的熱愛,雖然果農大哥說這個做習慣了也能夠簡單分辨出差異,但我們更覺得是對於葡萄的熱愛他使才會這麼了解葡萄,並且能夠隨時跟別人一起分享。照顧葡萄就像在照顧小嬰兒一樣,細心溫柔的呵護。   ※注意:進入果園時不能隨意摘採葡萄、葉子、枝條等等,有可能會影響到葡萄的生長。圖中葉子是由地上撿來的。...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27,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葡萄(開花-20140918)

契作代製:白葡萄(開花-20140918)

  釀酒用葡萄優雅而低調,在葡萄的生長其中幾乎都是慢慢地安靜成長,需要果農細心呵護、需要天氣風調雨順,就連開花授粉這麼重要的事情也是默默不引人注意的開了小花。別於其他作物除了採收之外最美的開花時期,白葡萄細長瘦小,不說這是白葡萄的花或許很多人會不知道呢! 有時隱身於葉子之後。作觀察紀錄的同時,要小心身邊的一舉一動,深怕不小心去傷害到正開開花授粉的白葡萄。葡萄是很脆弱的,不僅是在它轉色變軟的期間,芽眼、摘芽、結穗和開花都要小心地照顧它。雖然在繁瑣的工序中看見果農大哥和工人們俐落的工作,但這些完全是出自於他們的經驗,他們會知道哪些葉子要摘掉、哪些側芽需要拔掉才不會分養分、枝條要怎麼綁好固定。出自10多年的經驗判斷才會成就今日迅速工作效率,所以當我們並不具備許多經驗判斷時,進入葡萄園可不能隨便摘兩片葉子或者拔兩個花穗來觀賞喔!於果農們來說可都是好幾個月的心血結晶。 很多人會問說到底要怎麼分辨黑后葡萄以及白葡萄的不同,兩者雖然在結果和轉色時能辨別出不同,其實從芽眼開始的每一個生長過程就會有些微的差別出現。上圖中,左邊的是黑后葡萄的花穗及花、右邊的是白葡萄。黑后葡萄一般在結穗的時候是一大串密集度又高、白葡萄的穗卻是細細長長又有些稀疏的樣子,特殊的樣子很好辨別。但是在之後的結果期卻是大大相反喔!黑后葡萄雖然花穗比較大,但結果後是小小串的密集度高;白葡萄在結果時期反而會比較大串而且長的會比黑后葡萄還要快。這些葡萄辨別的方法如果不是果農大哥透漏,走進葡萄園就會像霧裡看花一樣,感覺每個都很像呢! 目前葡萄園中枝條都還沒有整理,等待確定授粉完,果農便會請工人開始進行綁枝的工作,將葡萄藤整理好綁在棚架上,果農大哥說這個方法一是為了讓之後葡萄園的工序方便進行;二是為了綁之後的白葡萄都會長的比較好也更快。葡萄到了開花的階段之後都是需要將側芽摘掉的,果園在經過工人壓枝、綁枝的整理後,隨即會開始摘芽的工作。像上圖中右邊一小團側芽長出來會分掉大串花穗的營養,導致吸收不到營養實惠又落果的現象發生。所以每當開花授粉完畢了,就是要讓葡萄趕快生長的階段。...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15,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米(插秧-20140817)

契作代製:白米(插秧-20140817)

當農村結構改變,以機器代替人力成了必然。 機器出現了,換工放伴的文化也就消失。   這天來了很多朋友跟我們一起插秧,一起感受什麼叫做直不起腰的感覺;一起感受雙腳踩在田裏面的感覺。當年輕人已經叫苦連天,信誓旦旦地自嘲這種全部手插秧絕對不會有下一次,但是在我的印象中,這兩天的金海伯卻都只是默默的插秧,除了一兩次站起身對我露出無奈的苦笑說:「太疏很難插,我都隨便插。」之後就繼續彎下腰,沒再表示什麼。一種工作,兩種心境,是體驗還是過生活?   今年的二期稻因為手工插秧的關係,必須先手工畫線,也是俗稱的「牽輪子」。這些都是過往農村生活,為了求生所磨練出的農耕方法與智慧。路過手插秧田現場,許多爺爺奶奶們停車下來看看並且嘴角露著一抹微笑;那位停下車微笑望著田,和車上20幾歲的女兒分享「這是我們以前過的生活,我們以前就是這樣…」的父親,我們一起在重新找回那種生活,那種雖然辛苦但是卻甘之如飴又安心的生活。 大阿伯右手拇指帶著一個自己的智慧,這個智慧幫著他工作好久;幫著他更順利工作。這是一種套在左手大拇指的工具,昔稱「蒔田管」,過去多以竹管或鐵皮製作,套於拇指上,朝外部分呈尖刃形。現在不知道哪裡還有在賣這種傳統的插秧工具,大阿伯自己用水管製作了屬於他自己的一個,隨身放在他的口袋裡。這些插秧「眉眉角角」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學會的。 1234567換行、推一下秧苗盆。金海伯依循著這個節奏頭也不抬的繼續1234567,推,移。半蹲微彎、不抬頭的姿勢,這個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完全不輕鬆的姿勢,但是金海伯就用這樣的姿勢快而美的插秧。 「秧苗片要靠近水面,推(秧苗)後直接插,就會很快。」。雖然阿伯們簡單快速的插著秧,也告訴我們該如何動作快速,我們依然必須從分解動作一個一個練習,慢慢地插著秧;慢慢地體會腰痠和日曬的感覺。阿伯們傳授給我們的是他們多年經驗裡頭,一種省時省力的插秧方式,如果想要學成,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還需要好多好多次的練習。   此次的手工插秧於我們來說是一種「體會」的過程,對於阿伯們來說卻是「生活」的過程,其中的不同不用言喻,只需要看到這一張張照片中那些彎腰駝背的身影,兩種感動都會湧上心頭。人生中有幾天會踩進田裡?人生中有幾天沒有踩在田裡?  ...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8,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葡萄(結穗-20140905)

契作代製:白葡萄(結穗-20140905)

從催芽到現在怎麼不見芽眼的蹤跡呢?看見原本預定為9月初會冒出芽眼的果園開始結穗,不由得愣住了,馬上轉頭跑向果農大哥求救,說好的芽眼跑去哪裡了呢?然而,這一切都是拜天氣所賜。台灣今年八月份的天氣異常詭譎,照理來說,應為颱風的季節,卻一個颱風都沒有生成靠近台灣。可是對於果農來說,若在芽眼時期來颱風,整個心臟就像懸吊在半空中一樣,可能隔天果園中的芽孢就被強風打落,整季泡湯。 雖然沒有下雨和刮風的天氣有利於葡萄芽眼的存活率,整個八月的天氣卻都是悶熱高溫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會加速葡萄的生長速度。記得今年夏季的黑后葡萄是在春天做的催芽,那時的氣候讓黑后葡萄從催芽到芽眼花了22天的時間。我們這次觀察紀錄做的是白葡萄,但一旁的黑后葡萄也是在我們觀察範圍內喔!19天的時間,讓白葡萄從催芽到了結穗,旁邊的黑后也是一樣的情況呢。果農大哥說,這次白葡萄受到天候影響生長速度比較快,更要隨時注意葡萄藤的營養夠不夠、會不會因為快速生長而營養不良,此些種種因素加起來種植葡萄可以說是全年無休。 冬果的催芽並不像夏果一樣,會在每個枝節鉅一刀,當工人們開始催芽時就會發現一條枝條大約只會鉅1~2個地方。一方面控管品質,養分同樣的情況下,將養分分散在數個不同的芽眼上,反而讓芽眼冒出頭的機率降低。另一方面天候條件悶熱,太快冒出沒有吸收好養分形成空包彈。接下來台灣的氣候便會快速轉變,冷熱交替下需要給予葡萄更多的照顧,管理因素也同時影響著產量問題。果農大哥會依照每一次的管理條件設定出能負荷的工作量,不然即使有很多的穗冒了出來,沒有時間照顧一樣是不能的。 如何分辨白葡萄與黑后葡萄的花穗呢?雖說果農們在園子裡都會做一些記號讓自己能夠記得那些葡萄藤是什麼品種,跟在果農大哥旁邊走久了也能夠知道記號代表的意義,可是單看花穗或葉子能分辨不同的品種嗎?答案是確定的。上半年度的黑后葡萄開花篇就可以看見黑后葡萄的穗屬於粗壯圓滾型的身材,白葡萄看上去就是瘦瘦長長的體型;葉子的部分黑后屬於厚肥的葉子,白葡萄則屬於薄薄卻寬大的。 小小的地方卻可以看見大大的不同,下次進到果園裡別急著詢問這是什麼品種的葡萄,仔細的看一看特徵、找出一點不一樣,認識葡萄「觀察」它們就是最好的方法。...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在 Oct 7, 2014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契作代製:白米(育苗-20140725)

契作代製:白米(育苗-20140725)

之前,我們隨口問問金海伯是否會育苗的技術,金海伯說會阿。 想不到,在今年二期,就真的育苗了。 大暑剛過,今日開始做秧床。   稻米,為台灣人最常見也賴以為生的作物,從插秧到收成或許很多人都可以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又有多少人會自己育苗呢?今年二期稻,來試看看從秧床開始做起吧!別小看這個秧床的製作,裡面可謂包含了農業時代糧食最基本的知識來源,沒有這些知識、經驗的構成,就沒有秧苗,也就沒有經濟收入沒有溫飽。   第一步驟,背上農用噴霧機灑米糠。一步一腳印,在田裡走的穩、噴灑均勻都來自智慧和經驗的傳承。背上農用噴霧機來試試,一開始我們在已翻土和淹水的一分田灑上米糠,讓米糠的養分能夠被土壤吸收。   第二步驟,做好記號後開始挖溝。長方形外框完成後,開始勞力時間:徒手挖溝。挖溝主要是要排水,當遇到下大雨,稻苗才不會因為泡太多水而爛掉;接下來再一次拿耙子把秧床的土耙平整,盡量不要讓他高低差;再來就像挲草一樣,把秧床裡的一期秧頭和雜草全部埋在田裏面,這個動作是必須要做的,否則在要鏟秧苗來插秧時,會鏟不起來。 烈日下的農作對於體力非常要求,一分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總還是需要像成熟的稻穗一樣彎著腰農作,同一個姿勢下來可能連背都沒有辦法挺直了。所以,當我們在路上見到駝著背的農民,我們該深深的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換來我們幾餐的飽足。   第三步驟,灑種。把已經泡了一天一夜的稻穀拿出來準備灑,如果做過麵包的人一定會知道,均勻的在桌子上撒麵粉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總會有某些地方灑多了;某些地方根本沒灑到。幾十年灑種的經驗累積,轉換成我們眼前看見的輕鬆自在,看他們很輕鬆自在的手勢,很快把兩小區塊的其中一區塊灑完,等全部灑完後,還要再一次拿木頭平整棍,輕輕地把稻穀覆蓋,讓稻穀可以慢慢從土裡發芽長出來。我們看見的是背後辛酸;是彎腰的淚水。 對我們來說,親眼看到老農育苗的過程,某些意涵是傳承象徵。科技的進步、農村人口嚴重外流,插秧早已透過機器取代人工,為了配合機器的設計與放置,必須由育苗場統一育出規格大小一定的秧苗捲,自己育出來的秧苗,無法配合插秧機插秧,一定得人工插秧。統一、快速和減少公序是我們日以繼夜在追求的,因此自己育苗的技術漸漸沒落;因此我們是不是忘記了智慧,當哪天全世界都不能使用機器時,誰來耕作?誰會耕作? 二期我們學習大阿伯傳統智慧,讓育苗的過程,一樣一樣呈現。   自己育苗可以決定插秧時苗的大小和品種,更是傳統智慧的展現,另外也不用擔心機器插秧完還要下去補秧。沒有辦法配合機器插秧,那我們就彎腰自己來插秧吧!將我們的腰彎的更深,人生又有幾次踩進田裡?  ...

閱讀更多